2012年1月18日,我国在南极半岛海域开展海洋磁力测量,这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在南极开展磁力测量工作。
海洋磁力测量是海洋物理调查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以海底下岩层具有不同的磁性并产生大小不同磁场为原理,在海上进行地球磁场的测定。这一测量主要用于研究大范围的海底地质构造,对于研究地磁场及其变化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很早之前磁力测量就已经被应用于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当中,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一次海湾沉船探测当中就采用了海洋磁力探测,并证明了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海洋工程安全的不断重视,海洋磁力测量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搜索工作当中,例如搜索不知道位置的电缆和管线;搜索对海洋工程有潜在危害的特征或障碍物,并确定其位置,成为了海上井位、输油管线和光缆路由等调查的常规方法。同时,随着磁力仪灵敏度和精度的提高,磁力测量在海洋考古工作中确定古沉船和古物的位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我国在南极进行海洋磁力测量的目的是探查海底岩石种类及分别情况,为研究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地质构造和演变提供依据。在两天左右的时间里根据实际情况,科研人员完成了8条测线的测量,测线总长约940公里。同时,在整个勘探过程中,放入海中的磁力探头还通过长约500米的拖缆实时传回了大量的海底磁场强度,使得我们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摘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