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践知 科普惠民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4月18日,2025年全区科普大篷车工作培训会议线上召开,24辆科普大篷车、27个市县区、8.6万公里行程、300个村镇,为我区近50万各族群众打开了科学之窗……鲜活的数据凝结着广大基层科普工作者智慧和汗水,让我们共同回望走过的不平凡的2024年。
突出高效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和管理。完善科普大篷车“活动预约”和“信息报送”平台,及时掌握基层科普活动的需求,制定活动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了解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促进相互学习,调动各市县科普大篷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区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活动常态化。坚持每年召开“全区科普大篷车工作培训班”,在加强科普大篷车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科普工作路径、持续深化科普大篷车“三级联动”、推动科普资源不断下沉发挥积极作用。
整合资源,聚焦需求,提升服务实效。坚持“精准整合资源、精准对接人群、精准开展服务”的要求,针对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乡村群众需求,整合区、市、县科普资源以及中国科协资源,形成科普活动菜单发布在活动预约平台,提供快捷、精准、高效的科普服务模式,使优质科普资源精准下沉。
深化联动协作,凝聚多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围绕“助力双减 放飞梦想”“科普惠健康 点亮新生活”“乡村振兴路 科普伴你行”三大主题,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在纵向联动基础上,加强横向协作,积极与科普教育基地、广电、地质、文旅、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搭建科普平台,在促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带动社会化科普活动、开展全域科普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良好实效。
2025年,全区科普大篷车工作将以“1122”工作主线为牵引,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主题、构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和上下联动组织两个体系、提升科普服务和科普传播两个能力,在擦亮品牌、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建强队伍、打造阵地上持续用力,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更多科普智慧和力量。
(宁夏科普工作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