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服务进乡村 民族团结润心田

——宁夏科普工作队深入乡村开展系列活动
稿件来源:宁夏科协 发布时间: 2025-09-29

  “这就是咱人最开始的样子?”海原县杨山村马金花婶子,拉着身旁的邻居往科普大篷车的大屏前凑,声音里满是惊喜,“这么小一颗‘亮珠子’,可就长成个大人了!”屏幕上正反复播放《科普铸同心——生命的起源》短片,显微镜下的受精卵像颗裹着柔光的珍珠,把生命的秘密悄悄铺开。周围几位村民也围了过来,有人指着屏幕小声讨论:“以前只听老人说‘十月怀胎’,哪知道一开始这么神奇!”还有人掏出手机录像,笑着说要回去给家里娃也看看这“生命的第一步”。

  全国科普月期间,宁夏科普工作队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核心,联合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中宁县(区)科协及相关科技教育学会,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科普服务方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深入乡村与校园,将自治区科协科普月工作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科普服务精准落地。9月中旬,一支满载科学火种与温情的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队,驱驰着装载前沿科普展品与实用科学方法的科普大篷车,正式开启总里程超2200公里的“科普惠民之旅”,以科学为纽带,让知识的暖流直达乡村一线,为8000余名农村群众将“科普大餐”送到家门口。为覆盖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需求,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无人机视角看家乡”活动,借助现代科技产品,以充满互动感与趣味性的方式,带乡村群众从高空俯瞰新农村的村容村貌——错落的民居、连片的农田、蜿蜒的道路尽收眼底,引得大家纷纷热议家门口的新发展、新变化,更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共搭民族塔”“石榴籽拓印中的团结密码”等科普体验活动,则巧妙融合科学原理解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村民们动手搭建、拓印的过程中,在欢声笑语里寓教于乐、化教于心,各族群众的交流在互动中升温,团结的情谊在协作中加深。

1.jpg

  科普大篷车还带来了车载展品、VR眼镜、四足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利器”,让乡村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学、感受科技魅力——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浩瀚星空;一只银色机器狗正跟着指令转圈、跳跃,孩子们的小脑袋挤成一团,小手忍不住往机器狗方向伸,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乡村群众非常感兴趣的传统投壶游戏,工作人员细致讲解其中的力学原理与动作要领,揭开古老技艺里藏着的科学智慧,让参与者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读懂科学的奥秘。从眼神发亮、追着工作人员问个不停的孩童,到笑容慈祥、主动参与互动的长者,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沉浸在科普的乐趣中。这场活动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拉近了邻里距离,增进了乡亲情谊,共同绘就出一幅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同心圆”画卷。

2.jpg

  此次科普进乡村科普服务活动紧扣农村地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通过通俗易懂的互动问答,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懂、可学,有效弥补了偏远乡村科普资源短缺的短板,为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区科普大篷车已累计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941场,足迹覆盖54个乡镇、490个乡村(社区)及230所乡村中小学校,服务群众超33万人次,让科普之光照亮了更多乡村角落。下一步,宁夏科普工作队将继续深化“区、市、县”科普大篷车三级联动常态化服务机制,以“科普铸同心”品牌建设为核心牵引,深入推进“石榴籽科普服务行动”,通过不断创新丰富科普活动形式,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乡村沃土中扎根生长,为宁夏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且强劲的科普动力。

(宁夏科普工作队 供稿)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6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